顾考,对于理解当代奥运会的精神,以及奥运会如何偏离其初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顾拜旦构想的奥运会,有着一种哲学基础,通常被称为奥林匹克主义,他的许多灵感都源于他对古代奥运会的浪漫化解读。他认为,竞争精神固然重要,但参与比获胜更重要。他认为比赛应仅限于业余选手,并且奥运会应以古代奥林匹克休战的理念为基础,在参赛国之间营造和平氛围。无论奥运会的道德基础如何,首届雅典奥运会都被认为是一次成功。尽管组织过程相对仓促,而且美国等一些主要国家对整个奥运会理念的反应不冷不热(美国派出了一支仅 14 人的代表队,主要来自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运动队),但该届奥运会在希腊人中仍然很受欢迎,并获得了大量国际媒体报道。
1900 年在巴黎举行的奥运会和
1904 年在圣路易斯举行的奥运会都是在主办城市同时举行的世界博览会的附带项目,未能引起 退出数据 人们的热烈欢迎。圣路易斯奥运会分散,又屈从于世界博览会,体育比赛从 7 月 1 日开幕式一直持续到 11 月 23 日闭幕。只有 12 个国家参赛,而且大多数国家都是小队。美国队有 526 名运动员,在 623 名运动员的总参赛人数中占主导地位。1908 年奥运会最初被授予罗马举办权,但由于意大利人在清理 1906 年维苏威火山喷发的费用后面临财政问题,因此迁至伦敦。尽管伦敦是权宜之计,但许多人认为,伦敦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有 22 个国家参赛的、可辨认的现代奥运会。这也是奥运会开幕式上运动员首次在国旗下入场,也因此引发了第一次政治争议:当美国旗手拉尔夫·罗斯的队伍经过爱德华七世国王坐着的观景台时,他没有降下星条旗。
柏林,奥林匹克运动会,Siegerehrung Weitsprung
柏林,奥林匹克运动会,Siegerehrung Weitsprung, 德国联邦档案馆,图片 183-G00630。 CC-BY-SA-3.0,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运会中断。原定于 1916 年在柏林举行的奥运会被取消,战败国被禁止参加 1920 年和 1924 年的比赛。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几年里,奥运会稳步发展,1924 年增加了冬季奥运会,并在法国霞慕尼举行。1936 年奥运会的举办权被授予柏林,执政的纳粹党将奥运会从一项国际体育竞赛变成了一项盛大活动,充斥着政治言论和奇观,旨在提升主办城市(以及主办国)的地位。1936 年奥运会将
奥运会视为展示纳粹统治积极面的机
会,成为国家宣传的代名词。尽管纳粹将奥运会高度政治化,但他们的许多创新后来成为未来奥运会的标准特色。这是第一届进行火炬传递的奥运会,也是第一届进行电视转播的奥运会,也是第一届在莱尼·雷芬斯塔尔(Leni Reifenstahl)的导演下被拍摄并制作成纪录片《奥林匹亚 印度号码 》的奥运会。这也是第一届被其他国家用作政治工具的奥运会,西班牙、苏联和爱尔兰都抵制了这届奥运会。
鉴于柏林奥运会旨在展示纳粹意识形态的功绩,杰西·欧文斯的表现或许最能体现1936年奥运会内在矛盾之处。鉴于纳粹的种族政策,党报在奥运会前夕建议禁止犹太和黑人运动员参赛。由于可能遭到美国抵制,奥运会向所有人开放。然而,非裔在车库里做什么是合法的 美国人欧文斯在100米决赛中战胜希特勒,有力地驳斥了纳粹关于雅利安人种至上的主张。尽管如此,当时美国的种族政治同样恶毒。尽管欧文斯在柏林纳粹民众面前大肆宣传击败德国人,但罗斯福总统从未邀请他前往白宫。回国后,在他夺得金牌的庆祝招待会上,他被迫使用货梯,而不是大厅里专供白人使用的电梯。尽管纳粹利用 1936 年奥运会进行夸张的宣传,但它证明,奥运会就是一场政治足球,参赛、获胜甚至抵制都可以获得重要的政治和文化分数。
精选图片来源:短跑运动员杰西·欧文斯(WikiImages)。图片来自Pixabay ,属于公共领域。